星期四, 12月 27, 2007

「二二八」包圍台北城

剛看雅虎奇摩新聞網,赫然發現一內文:

台灣民主紀念館預定於明年元旦舉行「開館儀式」,關閉已超過半年的二樓大廳,將於當天重新開放……以「ㄇ」字形將蔣介石銅像圍住的鋼架展示板,將規畫成以「自由民主」為核心的常設展,內容以台灣追求民主自由的奮鬥歷程,例如野百合運動,以及包括原住民、客家族群和環保等社會運動的內容為主。大廳二側的牆面,將貼上「二二八」受難者的姓名及照片

心裡頭一個反應:又是二二八!到底在台北,我們需要多少個二二八紀念展?

加上今天刊登的新聞內容,光是在台北市中心,彼此相距方圓一公里內,就有三處二二八展場:民主紀念館、台北二二八紀念館(二二八紀念公園內)、二二八國家紀念館(位在重慶南路和南海路交接口),這是多複雜的事件,居然要在一座城市裡,一而再、再而三地出現同樣主題的館場?

這很明顯並非對受難者的悼念,而是民進黨對國民黨的報復心態,要以刻意強調過往獨裁的方式,一來不斷強調國民黨往年的專制獨裁,以加深人民對過往的記憶,並進一步對現在國民黨的仇視;再者也可藉此使人民忘卻民進黨這八年的執政無能,以取得其維繫政權的政治目的。

因此,這不是對往生者、罹難者、家屬的悼念與尊崇,而是一種利用與消費。試想,一位觀光客抵達台北,先後逛完這三處展場,他會有什麼感覺?是各顯特色?還是一再重複?我看不出這三處展場有何設置的必要。

二二八,真的,太多了。

星期三, 12月 26, 2007

耶誕節過去了,然後呢?

一年一度的耶誕節過去了,說穿了,就像平日的生活一樣,沒有激動、沒有傷感。每年都會和朋友爭辯(儘管是不同的朋友):台灣人有什麼資格慶祝這個節日?其實不僅僅是台灣。日本、韓國、中國、香港、新加坡……這些以東方文化為主體的國家,究竟是為了什麼,在慶祝這麼一個屬於宗教性的節日?

我不瞭解。「耶誕」或者「聖誕」,指的應該都是耶穌基督將生於世間的時刻,這個時刻,對於基督教徒、天主教徒、東正教教徒而言,是偉大的日子,他們聚集到教堂,高聲吟唱聖歌、低垂肅穆祈禱,靜靜分享彼此間的喜樂,感受上帝與祝福……這些,顯得如此祥和、如此虔敬。

在歐洲,因為大部分人民信仰以上三種宗教,在佳節到來時,展現出的,不是激動,而是喜樂,這自然也和宗教在西方傳布的歷史、文化的發展有著緊密不可分的關係。即便是眾所周知、專門送孩子禮物的的「聖誕老人」,推源究始,也是從一位土耳其的主教轉變而來的,在在都與宗教息息相關。

但在東方文化圈中,「宗教」卻只是生活當中可有可無的點綴。東亞社會深受儒家文化影響,孔子「敬鬼神而遠之」的思想,使儒家社會較看重現實生活,而極少對於精神或死後世界的哲學思量。因此,儒家社會的宗教信仰往往帶有「現實性」,一般人民之所以信仰宗教(不論佛教、道教、神道教皆然)為了是「祈求」某事,也就是「有求於神明」,希望神明能實現自己的某些希望,所以「遇山拜山、遇河拜河、見石頭拜石頭公」,相信「有誠則靈」,根本不在乎、也不深究自己所膜拜的,究竟是何方神聖、究竟意義為何。這點與西方無條件「求赦罪」的基本理念大相逕庭。

當我們詢問普通百姓度過聖誕節的方式時,有多少人,包括你我在內,是真的對於耶穌基督的降臨感到喜悅、興奮的?還是僅僅炫惑於五光十色的耶誕樹、情人間的禮物、廣告商的推銷?當下甚至許多人早已忘記這個節日真正的意義,然而卻瘋也似地慶祝,究竟所為何來?

所以我一再強調:「台灣人是沒有資格、也不需要過聖誕節」的,如果真要找尋一個影響所有東方文化精神層次的偉大節慶,我主張大肆慶祝孔子誕辰,畢竟儒家思想才是東方文化發揚的基礎,不要那麼崇洋、該回復到自我本有的文化價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