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日, 7月 01, 2012

霧峰獨遊

暑假開始了,作為一個不兼行政的專任教師,可以享受前兩週、後兩週的假期(中間還得上暑期輔導),漫長的假期,本想伴著愛妻四處遊玩,但妻子的工作量大,難得有機會相處,只好自己一人,扛著相機與腳架,「千山我獨行」,自得其樂去也。

很想出國好好放鬆一下心情,但妻子還在上班,只好選擇當天可以來回的國內旅程,而我這個人,三句話不離本行,挑選的目的地,也仍然和歷史相關。在這暑假開始的第一天,我決定前往台中阿罩霧—霧峰一遊。

居住在臺北的人,大約都逛過位在板橋的林家花園,但卻鮮少人到過位在台中霧峰的另一個林家花園。其實也怨不得臺北人,霧峰林家原本氣派非凡的宅邸,卻在1999年的921大地震中,遭完全摧毀,政府花費多年進行重建,仍無法回歸原貌。也因此霧峰林家關閉多年,也隨著時間消散在人們的記憶當中。

如今的林家花園,只剩下位在明台高中內的「萊園」一小部分,儘管依照古法古味重修,但終究人事全非,撫今思古,幾分悵悵。

霧峰的明台高中,前身就是「阿罩霧三少爺」林獻堂先生所辦的「一新義塾」,國民政府遷台後,改為「私立萊園高中」,1982年又改稱為「明台家商」,直到今日,明台高中仍屬於霧峰林家重要的精神傳承所在。

接近明台高中,從遠處就可以見到學校宏偉的門柱,由於是暑假期間,加上時值正午時分,天氣燠熱難當,校園當中行人稀少,正合我獨行拍照。

走進校園,右方便看見小橋流
水,儼然豪富世家風貌,步下階梯,已是萊園入口:

跨入廊門,入眼即現虹橋與做為戲臺及邀友暢談之用的「飛觴醉月亭」,光是從名稱,就足以想像當年霧峰三少爺手握酒杯、口論天下的豪情,不知道當年在此,聚會了多少人物、激發起多少壯志、策劃出多少壯舉……



在飛觴醉月亭的對面,是做為林家羅太夫人(林奠國夫人,林文欽之母)起居室的兩層樓房「五桂樓」,根據明台高中網頁的介紹,之所以取名為「五桂」,暗含著對於頂厝五位堂兄弟(紀堂、烈堂、獻堂、澄堂、階堂)富貴騰達的期望,也正是長輩對於子孫們殷殷切切的叮囑。由後來的發展可知,後代子孫們確實沒有讓先輩失望,各自走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空。


繞行到五桂樓側面,觸目所見,是一塊石碑,上面標記著霧峰林家在前清同治元年壬戌「匪陷彰化縣城」後英勇抗賊的事蹟。我心想這不正指清朝時期台灣三大民變之一的「戴潮春之亂」嗎?如果依照教科書的「現代官方說法」,清朝的三大民變起因基本上都屬於「官逼民反」的類型,那麼不聽人民起義的心聲,莽然進行鎮壓,其實也可以看出官府的敗壞。至於霧峰林家的心態,自然是站在維護家族利益的角度,對來犯之「賊」大舉轟擊,予以擊退。此處畢竟代表著林家的財富及力量,如果今天來到戴潮春的故居,或許門前石碑上所記載的事件內容,又將會是另一種截然不同的寫法。

轉到五桂樓側門,階梯上另外懸掛著「步蟾閣」匾額,說明此原為五桂樓的本名,是另一個對於林家後世子孫的期許表達。










在步蟾閣的對面則有萊園的創建人林允卿(也就是林文欽)的塑像,依照維基百科的記述,林文欽個性溫和,習文不習武,與其族兄林文察正好相反,但也因此一個在外為國家四處征戰(林文察平小刀會、定戴潮春,最終於太平天國戰役中陣亡),另一個則為家族維繫事業,受台灣第一任巡撫劉銘傳重用,委以樟腦專賣事業,擴大了霧峰林家的財富與聲望,而民族運動領袖林獻堂,正是林文欽的三兒子。

在校園操場一側,矗立另一塊石碑,上面字跡早已漫漶不清,僅根據一旁的說明版,瞭解原來是「櫟社二十年題名碑」,依照歷史,櫟社創始人為霧峰林痴仙、林又春叔姪,逐漸匯集中部地區重要名士,以歌詠相合,在日本一意推行「內地化政策」的時代,堅持使用中文寫作,或許不過是「去國文人」哀傷悼亡之聲,但對於台灣漢文化的延續與傳承,仍有不可滅之功。

走向後山,自遠處即可望見霧峰林家祖墳所在,尤其是最右邊,正是灌園獻堂先生與其妻之墓,懷想前人事蹟,我在目前深深致敬,回望山腳下霧峰市區,果然一片好山好水,促使霧峰林家代代不凡,風水形勢之說,信然有之。

離開霧峰林家,搭乘公車續往霧峰內地行進,於光復新村站下車,步行約十分鐘路程,抵達另一個時代紀念:九二一地震教育園區。此園區本為台中縣立光復國中,卻在1999年9月21日凌晨的7.3級恐怖地震中成為瓦礫廢墟。政府在幾經考量下,決定將學校遷地重建,而舊地則保留地震崩塌時樣貌,讓後來者可以親眼目睹地震的破壞力,並在館內介紹地震的成因、台灣主要的地震帶、防範地震的方式,以及面對地震時應有的正確觀念等。





逛完教育館,不知不覺已近落日時分,我在高溫的夏日奔走,衣衫一再汗濕,不如早早打道回府,整理一天所得,期待一夜好夢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