星期一, 3月 12, 2012

風雨澎湖行-首日篇


會選擇在冬季前往澎湖,實在並非原意。
早在去年六月,就在團購網站上看到澎湖民宿的優惠折扣,心想年近四旬,連個台灣離島都未曾涉足,著實有負我「行萬里路、讀萬卷書」的志向,屈指算算價格還頗令人心動,我一向就是「即知即行」的個性,立刻下單卡位,想像著在跨海大橋上豪情四海的氣魄。
不料我與愛妻卻從暑期就開始一路忙碌,工作當中把離島夢想忘諸腦後,赫然想起時,已是歲末年終。本有意計畫於寒假期間前往,卻又阻於校內安排寒假輔導及春節必做到的孝親事宜,眼看優惠券行將過期,僅存二二八四天連假猶可前往,無可奈何之下,只能選擇在低溫強風的時節,前往澎湖一遊。
才出馬公機場大門,便品味到何謂「七級陣風」,待租妥機車,啟程奔馳時,更深刻體驗到「強風欺人」的雄渾威力,想要在這樣的狂風下控制機車,真的需要相當的實力與穩定度,尤其是在面對逆風的時候,不時感到車身的晃動,行進速度變得更慢,也倍加吃力。
用完午餐後,前往預約的民宿,將放置盥洗物件的行李箱安放。想得容易,只知道民宿在「西衛」,但愈是接近海邊,迎面風勢愈見狂烈,雙眼幾乎難以睜開,周邊景致愈來愈荒涼,讓人不禁懷疑是否走到了海角天涯。就在距海岸邊不到百公尺,面海的最後一間民宅,繞道南岸去看,終於找到預定的「西衛海岸民宿」--原以為「海岸」只是廣告促銷的「形容詞」,沒想到「這麼靠近海」。
華麗的民宿
進入民宿之後,才發現自己在無意中預定了相當豪華、優美的處所。整個建築,包括裝潢、地板在內,展現上古羅馬時代典雅的氣氛。尤其是浴室,當晚間沈浸在浴缸時,兩旁的柱子讓人彷彿幻身成為羅馬貴族,在氣藴瀰漫中回到兩千年前的莊嚴……
略事休憩之後,趁入夜天色昏暗之前,到馬公市區尋奇。首先映入眼簾的,是「西瀛勝境」牌坊,細看牌坊右側的碑文,可知此碑設立於民國36年,文中又有「澎湖列島人民對此次事件嚴守秩序,殊堪嘉慰」等字,細細一想,竟是指在台灣風聲鶴唳的「二二八事件」!根據「台灣大百科全書」網站的介紹,此座牌坊是當年國民政府為嘉獎澎湖縣政府處理大事得宜所建,並在此碑附近興建中正公園及觀音亭畔海水浴場等。在事變紀念日前夕抵達此處,觀此碑、念此文,帶來的衝擊,誠可謂千頭萬緒,難以釐清。
牌坊之後,便是澎湖觀音亭,據史料記載,本亭主祀南海觀音菩薩,始建於清康熙35年(西元1696年),卻在光緒10年(西元1884年)全毀於法軍的入侵(想想法國自詡為高度文明的國家,卻對他國文化如此野蠻對待),之後歷經多次改建,方有今日面貌。我雖非信徒,但懷想台灣先民在渡海至台的歷程中,或許也曾停泊於此,稍事歇息,面對著黑水溝難以預測的變化,走進觀音亭,向觀音菩薩虔心祈禱,但望風調雨順,我也不禁雙手合十,默默祝禱萬事平安。
不過,就在離觀音亭不遠處有塊高高聳立的紀念碑,卻令我百思不得其解,碑上寫著「第二光盛輪海盛輪聯盛輪罹難者紀念碑」看來是海難事件,卻從未聽聞而碑下解說文字,卻因為朝夕受海風吹拂而漶漫不清。如今回到台灣,搜尋資料,才從網站上得到以下資訊:
3起船難在民國4245年間,都是從高雄要航行返回馬公,途經澎湖縣望安鄉東吉及西吉嶼海域時所發生,其中423月「第三海盛輪」觸礁沈沒,造成20餘人罹難,經澎湖地檢署調查船難原因是因為航線錯誤,且船長失事後的處置失當,在沉船剎那,船員各自搶救自己物品而未全力救人,以至客輪僅離望安鄉東吉島50公尺遠,卻有如此多乘客罹難,沈姓船長因此被高雄地方法院判處無期徒刑,顏姓舵工處有期徒刑15年。……
事隔不到1個月,同年4月又發生客貨輪「聯盛輪」在東吉海域沈沒,美國海軍協助救起14人,其餘48人罹難或失蹤,這艘客貨輪與之前沈沒的「第三海盛輪同一船主,顏姓船主被判處有期徒刑16個月,港務局吳姓股長則因廢弛公務被判刑16個月。……
民國45年發生的「第二光盛輪」在西吉海域沈沒事件,死傷尤其慘重,約百人葬身大海,據文化局訪查,美軍軍艦在事發晚上誤將他船當做是出事客輪,失去50多個小時救援黃金時間,「第二光盛輪」延至隔天清晨沈沒,又遇上風浪強勁救援困難,造成死傷慘重,所幸當時西吉村民協助搶救部分乘客,事後船公司主管被依業務過失致死罪被判刑23年。(以上資料節錄自聯合報高澎地方新聞部落格)
看似平靜的海洋,竟一再地吞沒無助的人類,造成一次又一次的悲劇。但上述三次船難中,除了天災,卻看到許多人性陰暗、慘白的一面。「第三海盛輪」船長及舵工的自私,個人財物遠高於同船乘客性命的邏輯,造成當年無辜性命的枉死……如今看著自己拍攝的照片,在心中靜靜地為往生者哀悼。

離開觀音亭後,隨即區車前往馬公市最為熱鬧,也最受注目的中央老街。老街建築古樸,據史料記載,中央老街最早建於宋元期間,其後多有擴展,然多數建築卻於中法戰爭期間,遭法軍及清軍破壞,今日所見,多屬日治時期建築。然或許因離島緣故,城市發展不如台灣如此急促,故爾整條百餘公尺街道得以保存完整,令人大發思古之幽情。
老街上有座充滿古代意趣的「四眼井」,一般常見的水井呈圓形,上有轆轤可供取水,但此井卻呈現四個方形,且無轆轤,但因水井不深,故以雙手亦可輕鬆取水,查閱說明,方知設計「四眼」乃為方便周邊居民同時取水飲用,水質清澈冰涼,頗感舒暢。
老街上如今多為各式商店,尤以奇石古玩販售最多,我和愛妻便於店內刻印,愛妻刻姓名章,我則缺一枚藏書章,決定以古篆體刻「劉忠藏書」一印,作為書屋典藏之用。
老街上另一處令我著眼之處,即為祭祀施琅將軍的「施公祠」。對於受台式教育的學子而言,「鄭成功」作為「民族英雄」的印象根深蒂固,而破滅台灣東寧王國的施琅,則讓台人難以釋懷。更糟的是,近年來中國為求統戰台灣,更是將施琅高高捧為完成「統一大業」的英雄人物。然而歷史上,鄭成功有負於施琅卻是不爭的事實,鄭成功殺其父兄,施琅滅其王國,誠可謂天理昭彰,報應不爽,澎湖此祠刻下尚有後世居住,不宜擅闖,故僅於屋外拍攝,細思施琅與台灣糾結難斷之歷史及其定位。
「只能遠觀,不可近玩」的天后宮
原本前來澎湖,首先定要參觀者,必是大天后宮,然行抵宮前,卻被鐵皮與柵欄阻絕,台澎四百載首間媽祖廟,「媽宮」古名之所由,竟正在整修,不對外開放!後來方知此項整修業已數年,然仍須另數年方可對外開放,不禁令我大為惋惜,前來澎湖一次談何容易!更何況未能入宮,則亦無從得見另一重要文物「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韋麻郎等碑」,直至後來在澎湖生活館內見其複製品,稍稍略解遺憾。

逛完老街,天色已現昏暗,我與愛妻一來飢腸轆轆,二來對澎湖地勢、風勢皆尚感不習慣,加上民宿又位於海邊,唯恐深夜難以回去,決定首日行程暫時至此,回民宿歇息一晚,明日將以全部精力,充分體驗澎湖之美。

沒有留言: